评价车辆经济性误区 油耗低用车成本就低?
编辑:驾驶网 来源:驾驶网 2011-03-12 👁6610
评价一辆车经济性与否,除了省油,还要看保修期、报废残值等方面。
等汽车降价时出手买车,是不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在“买车容易养车难”的当下,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一辆车的用车成本,从而选到负担得起的汽车消费?近日,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用车成本再次成为车市关注的焦点。
专家表示,客观地判断一辆车的经济性,就是要衡量该车从新车到正常报废前的所有经济投入。很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是省油的车就是经济的车。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燃油费、保养、维修费等都是影响使用成本的重要因素。
油耗低用车成本就低?
对于如何客观评价一辆车的经济性,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全寿命使用成本”的概念,也就是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全寿命使用成本=购车费用+使用费用(燃油、保养、维修、保险、养路费)+报废残值。有关数据显示,一辆车全寿命期间的使用费用大约为购车费用的2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燃油费。
燃油费不难计算,不过很多消费者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厂家公布的理论油耗为准,例如,厂家公布的60km或90km等速油耗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最低油耗。实际上,使用油耗要参考国家发改委发表的《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公告》。
而另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如何判定汽车的报废残值。买车实际上也是一项投资,虽然不像房子一样可以升值,但选择一辆耐用的车能够减少车辆更新带来的损失。在国外,消费者换车的频率很高,他们往往把残值看作购车的第一考虑要素。由于国内绝大多数人是刚刚买第一辆车,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购车应重点考虑报废残值。德国大众、奔驰、别克、雪佛兰等品牌的报废残值都相对较高。
保修期和价格哪个更有吸引力?
另外,在汽车使用成本中,最具迷惑性的是保养、维修费。人们普遍认为,备件便宜的车保养和维修费用就低,这是个误区。备件价格和工时费决定每次保养维修的费用;保养间隔和故障率决定车辆全寿命期间需要进行保养维修的次数。两者共同决定车辆使用费用。
保养间隔里程长短是衡量发动机的设计、工艺和耐用性的一个参数。大部分经济型轿车的保养间隔里程在5000到1万公里之间。此外,车辆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直接影响到使用成本,这也就是所谓“结实的车省钱”。故障率低的车,花在维修上的钱肯定少,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多车主都是在车辆过了保修期后,才切身体会到这一点。
在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降价促销固然很吸引眼球,但是降价背后,可能就是厂商在养护和维修成本上的缩减,这是迷惑很多消费者的一个误区。事实上,注重保修期比降价更显得合理。保修期的长短是由厂商在对维修成本和产品质量经过精准考量之后,在确保利润的前提下制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车出了2年的保修期后会突然出现很多故障的原因,此时的维修费用,就得都由消费者来承担了。
数据表明,目前国内中高级车市的新车更换周期大多是3年—4年,但是,国内的汽车产品保修期一般都约定俗成为2年4—6万公里,和欧美国家“3年或8万公里以上”的平均水平相比,显然有很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