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速公路
⊚  首页 >  自驾旅游 > 公路信息 > 高速公路 > 

交通部解读高速公路网改名

编辑:驾驶网    来源:新华网    2009-12-13    👁2764  

  近日,交通运输部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以来,引起部分网友关注和讨论,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疑问,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认识新的标识体系,现将主要问题予以整理,并解释如下: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及编号实施工作”的背景是怎样的?

  200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进入了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0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近5万公里,占国高网规划总里程的60%左右。高速公路网络的效益日益显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初期,由于采取分段式建设、分散式管理的建管模式,路线命名由各地根据建设项目路线走向的起终点地名确定。如北京至拉萨高速公路,北京市命名为八达岭高速、京昌高速,河北省命名为京张高速、丹拉高速,内蒙古命名为呼集高速、呼包高速等。这种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命名方式,在高速公路连线成网的新格局下,就带来了“一路多名”、编号不一、标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给人民群众出行特别是跨区域行驶的群众带来不便,也不能适应公路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从国外经验看,统一规范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的一条成功经验,是高速公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数字公路和智能交通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欧洲大陆各国之间高速公路,尽管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均采用统一编码,保证各个国家之间的交通信息的连贯和唯一,并据此建立数字公路和智能交通体系;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按照国家级、地区级等层面确定数字化的线路编号。

  此外,近年来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对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和提案,有关媒体也进行过报道,更有众多热心群众提出过具体改进意见。因此,尽早统一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无论是从方便群众出行,还是提高高速公路网服务水平的角度,都是迫切需要的。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为了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根据《公路法》的规定,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要求,原交通部规划司、公路司等有关司局即于2005年启动了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统一规范工作的研究,一方面组织各地对国高网路线进行梳理,一方面着手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研究修订,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2007年,制定发布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2008年制定发布了《国高网里程桩传递方案》,2009年7月1日,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正式发布实施。与此同时,我部从2007年7月开始研究部署在全国组织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并以G2(京沪高速)作为示范工程,先行试点。国家高速公路网统一命名和编号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标志标牌被称为公路的使用说明书,对于公路的使用者来说,这是能够正确引导他们抵达目的地的重要信息。

  当前,在国家高速公路逐步成网的阶段,对7918网进行统一命名和编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规范,是依法治路的必然要求。根据《公路法》的规定,国道的命名和编号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确定,建成的公路,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线。对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进行统一规范,是法律赋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依法治路的基本要求。《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颁布以后,部要求各省公路规划特别是省域内的高速公路网规划要以7918网国高网规划为主干。配合7918网规划的实施,制定统一、规范的国高网命名和编号规则,是成为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部有关司局从2005年就开始做技术规范的准备工作。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实施国高网统一命名和编号的时机逐步成熟,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此项工作被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

  其次,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规范,是公路行业做好三个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在2007年的交通工作会上,交通部党组提出做好三个服务的要求,而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三个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公路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的。

  随着高速公路的逐步成网、道路运输生产的稳步快速发展,利用高速公路越来越频繁,高速公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车出行越来越多,出行的距离越来越长。这就对高速公路的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加人性化的要求。

  而我国目前高速公路路线命名中存在的一路多名、编号不一、标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给公众的便捷安全出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误导。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提出过很好的建议,有关媒体也进行过报道,更有众多热心群众提出过改进意见。可见,全面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顺应了路网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社会公众的现实需求。这项工作的实施是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服务理念的体现,是公路行业做好三个服务的必然要求。

  第三,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和规范,是道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的客观需要。在出行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中,交通图、行车指南、交通标志标线等均是信息的载体,不同载体包含的指路信息内容、广度与深度、服务对象、可记忆性等均不相同,在传递指路信息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其中交通图或行车指南等载体反映的指路信息较为完整,对于外地用路者,是顺利行车的指导依据,交通标志则是联系驾驶员和交通图信息载体的纽带。但是交通图册信息量大、不易记忆,在快速连续行车过程中,就要求起纽带作用的交通标志能够简明、准确、连贯、有效地引导。地点信息标志是点状的间断性信息,受交通标志版面尺寸和标志视认要求的限制,只能标注一些重要的特征地名或较近的区域地名,指路信息不具备连贯性,给驾乘人员特别是外地驾驶员的安全高效行车带来不便,尤其在高速公路网化以后,方向地点指路标志的局限性就比较突出。对公路进行命名和编号,采用的是线状的连贯性信息,适应了客货运输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道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的客观需要。第四,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和规范,是高速公路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公路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当高速公路逐步联网后,统一、规范、简明的命名编号,不仅是引导公众出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实现高速公路网信息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特别是电子地图的应用和管理方面,简单明晰的命名和编号更加方便对高速公路进行数字化标识,方便信息系统的识别,大大简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数据的采集、更新、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速公路网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五,统一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是完善公路网管理的必然要求。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行业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高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路网功能的发挥。

  近年来,全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公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软件方面的滞后,限制了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制约着全行业服务社会公众水平的提升。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命名和编号,尽快在标识上、使用上明确国高网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有利于将国高网与国道网、省级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区别开,尽可能发挥国高网快速通道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快国高网与国道网、省高网及省道网在软件上的对接,形成层次合理、各尽其用、连接顺畅、服务高效的路网系统。这是公路部门加强管理、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各层次路网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及编号实施工作”的背景是怎样的?

200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进入了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0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近5万公里,占国高网规划总里程的60%左右。高速公路网络的效益日益显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初期,由于采取分段式建设、分散式管理的建管模式,路线命名由各地根据建设项目路线走向的起终点地名确定。如北京至拉萨高速公路,北京市命名为八达岭高速、京昌高速,河北省命名为京张高速、丹拉高速,内蒙古命名为呼集高速、呼包高速等。这种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命名方式,在高速公路连线成网的新格局下,就带来了“一路多名”、编号不一、标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给人民群众出行特别是跨区域行驶的群众带来不便,也不能适应公路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从国外经验看,统一规范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的一条成功经验,是高速公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数字公路和智能交通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欧洲大陆各国之间高速公路,尽管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均采用统一编码,保证各个国家之间的交通信息的连贯和唯一,并据此建立数字公路和智能交通体系;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按照国家级、地区级等层面确定数字化的线路编号。

此外,近年来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对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和提案,有关媒体也进行过报道,更有众多热心群众提出过具体改进意见。因此,尽早统一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无论是从方便群众出行,还是提高高速公路网服务水平的角度,都是迫切需要的。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为了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根据《公路法》的规定,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要求,原交通部规划司、公路司等有关司局即于2005年启动了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统一规范工作的研究,一方面组织各地对国高网路线进行梳理,一方面着手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研究修订,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2007年,制定发布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2008年制定发布了《国高网里程桩传递方案》,2009年7月1日,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正式发布实施。与此同时,我部从2007年7月开始研究部署在全国组织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并以G2(京沪高速)作为示范工程,先行试点。国家高速公路网统一命名和编号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标志标牌被称为公路的使用说明书,对于公路的使用者来说,这是能够正确引导他们抵达目的地的重要信息。

当前,在国家高速公路逐步成网的阶段,对7918网进行统一命名和编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规范,是依法治路的必然要求。根据《公路法》的规定,国道的命名和编号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确定,建成的公路,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线。对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进行统一规范,是法律赋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依法治路的基本要求。《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颁布以后,部要求各省公路规划特别是省域内的高速公路网规划要以7918网国高网规划为主干。配合7918网规划的实施,制定统一、规范的国高网命名和编号规则,是成为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部有关司局从2005年就开始做技术规范的准备工作。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实施国高网统一命名和编号的时机逐步成熟,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此项工作被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

其次,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规范,是公路行业做好三个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在2007年的交通工作会上,交通部党组提出做好三个服务的要求,而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三个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公路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的。

随着高速公路的逐步成网、道路运输生产的稳步快速发展,利用高速公路越来越频繁,高速公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车出行越来越多,出行的距离越来越长。这就对高速公路的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加人性化的要求。

而我国目前高速公路路线命名中存在的一路多名、编号不一、标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给公众的便捷安全出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误导。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提出过很好的建议,有关媒体也进行过报道,更有众多热心群众提出过改进意见。可见,全面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顺应了路网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社会公众的现实需求。这项工作的实施是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服务理念的体现,是公路行业做好三个服务的必然要求。

第三,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和规范,是道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的客观需要。在出行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中,交通图、行车指南、交通标志标线等均是信息的载体,不同载体包含的指路信息内容、广度与深度、服务对象、可记忆性等均不相同,在传递指路信息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其中交通图或行车指南等载体反映的指路信息较为完整,对于外地用路者,是顺利行车的指导依据,交通标志则是联系驾驶员和交通图信息载体的纽带。但是交通图册信息量大、不易记忆,在快速连续行车过程中,就要求起纽带作用的交通标志能够简明、准确、连贯、有效地引导。地点信息标志是点状的间断性信息,受交通标志版面尺寸和标志视认要求的限制,只能标注一些重要的特征地名或较近的区域地名,指路信息不具备连贯性,给驾乘人员特别是外地驾驶员的安全高效行车带来不便,尤其在高速公路网化以后,方向地点指路标志的局限性就比较突出。对公路进行命名和编号,采用的是线状的连贯性信息,适应了客货运输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道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的客观需要。第四,国高网命名和编号的统一和规范,是高速公路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公路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当高速公路逐步联网后,统一、规范、简明的命名编号,不仅是引导公众出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实现高速公路网信息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特别是电子地图的应用和管理方面,简单明晰的命名和编号更加方便对高速公路进行数字化标识,方便信息系统的识别,大大简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数据的采集、更新、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速公路网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五,统一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是完善公路网管理的必然要求。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行业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高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路网功能的发挥。

近年来,全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公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软件方面的滞后,限制了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制约着全行业服务社会公众水平的提升。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统一和规范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命名和编号,尽快在标识上、使用上明确国高网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有利于将国高网与国道网、省级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区别开,尽可能发挥国高网快速通道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快国高网与国道网、省高网及省道网在软件上的对接,形成层次合理、各尽其用、连接顺畅、服务高效的路网系统。这是公路部门加强管理、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各层次路网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特点及效果主要有哪些?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编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布局合理、注重效率”的原则;规划方案总体上贯彻了“东部加密、中部成网、西部连通”的布局思路,建成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规划方案的特点和效果是: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出行要求,创造出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使用户直接感受到高速公路系统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规划方案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目前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

——规划方案将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

——规划方案将连接国内主要的AAAA级著名旅游城市,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2、重点突出“服务经济”:强化高速公路对于国土开发、区域协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规划方案加强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大区域间有3条以上高速通道相连,还特别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的衔接,在三大都市圈内部将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大都市圈的形成,加快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规划方案将显著改善和优化西部地区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公路路网结构,提高区域内部及对外运输效率和能力,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改善东北地区内部及进出关的交通条件,为“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方案将连接主要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改善对外联系通道运输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规划方案覆盖地区的GDP占到全国总量的85%以上,规划的实施将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做出重要贡献。

3、着力强调“综合运输”:注重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规划路线将连接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50个、航空枢纽67个、公路枢纽140多个和水路枢纽50个,有利于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较为完善的集疏运系统。

4、全面服务“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有效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测算,在提供相同路网通行能力条件下,修建高速公路的土地占用量仅为一般公路的40%左右,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可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交通事故率降低1/3,车辆运行燃油消耗也将有大幅度降低。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