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强国”三大标志条件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提出的汽车强国三个标志条: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聚焦今年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 苗圩首提“汽车强国”三大标志条件 ◆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 ◆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0月20日,汽车业在长春一汽工厂举行了隆重的年产销规模超越千万辆仪式,宣告我国踏进“汽车大国”行列。会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适时提出必须“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命题。与会的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更抛出了汽车强国的三个标志条件,一时引发热议。 无疑,汽车业千万辆夙愿的达成,反而使其再也不能掩饰“大而不强”的痼疾,汽车强国战略已经提上日程表,箭在弦上。而更关键的问题仍然是,如何由“大”变“强”? 2020年必须变身“汽车强国” 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也不约而同地成为庆典的话语主题。其中,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提出的汽车强国三个标志条件最为引人注意。苗圩认为,这三个标志条件是: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 在庆典现场,记者发现“苗三点”被多方私下议论,显示其确实震及业内神经。“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大但不强。在关键技术、核心能力上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大而不强,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在代表车企致辞时坦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则告诉记者:“在国家产业强国战略下,汽车大国必须在2020年实现。”张特别强调“必须”二字。他还说,“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也是国家的竞争能力。(做强汽车业)过去是行业的意志,现在已经是国家的意志。” “最担心汽车业可持续发展” 在花了近60年之后,中国才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年产销千万辆的汽车大国。而要在往后十年时间内跻身汽车强国,显然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各大型汽车集团的“掌门”在众口一词表决心的严肃表情之下,实际上难掩心虚。
“1000万辆从产业本身看没什么值得自豪的,那是消费者的功劳,是国际汽车巨头的盛宴。现在看来,所谓‘做强’还是空话,设定2020年的时限也是挺可笑的。工信部提出的三个标志条件,只是提出了一种急切的愿望。”独立汽车评论人钟师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汽车评论人张志勇则意识到,千万辆对于本土车企来说,危机大于机遇。张志勇的理由是,随着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增量将越来越小,外资与本土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加剧。而“目前本土企业的优势几乎没有”。张志勇坚持认为,中国车市的最大容量只能是2000万辆,“一旦市场达到其固有的规模以后,所有的企业拼抢的是固定的蛋糕空间。那时候,才是真正火拼的时候”。 真正地发展出本土汽车品牌和产品,并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正是“汽车强国”的迫切任务,也是靠合资发展起来的大型汽车集团的心头之痛。至今为止,他们仍被认为只会“打洋工”。 苗圩还对记者坦言,“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汽车大规模发展之后,石油的大量消耗、城市环保问题也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就成为汽车业新的方向,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也将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