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交通运输系统著名专家、教授、学者

探索帆船运动发展中的更大空间

编辑:驾驶网    来源:李全海    2011-12-24    👁5490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突破,无论是择业,还是一个国家对于一项运动的态度。"--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全海。


     中华宝艇讯  51枚金牌,100枚奖牌——这是中国奥运代表团从未有过的辉煌战绩,1金1铜,对于国家帆船帆板队来说,更是意义非凡,28年来的梦想在今届奥运会中终于成真了。

      8月19日,年仅20岁的小将徐莉佳在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别中为中国拿下了一枚铜牌。时隔一日后,殷剑又以净积分39分在帆板奖牌轮比赛中冠冕成功。尽管这一金一铜在百枚奥运奖牌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不过却实实在在划开了中国帆船帆板的新篇章,完美实现了我们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制定的先期计划。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帆船帆板队,理应在本届奥运会中表现突出,借主场优势打破“零”的先例,拿下一金一铜两枚奖牌也是众望所归的事。

      但事实却是,本土作战的队员们都不同程度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们第一次在满场同胞的呼声中角逐赛场,表现优异与否将当场受到同胞们的仲裁。因而,奥运召开前夕,经过几个季度连番集训的队员们在进入奥帆基地进行最后集训时,几乎每个人都是抱着非常忐忑的心情。为了缓解队员们在赛前的紧张情绪,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在7月21日前往青岛奥帆中心慰问了正在接受最后训练的帆船帆板队,他没有对选手们提出严苛的要求,仅是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要有斗志,在奥运会上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这对于亟待出征的水上选手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放下沉重包袱后轻装上阵的中国水上健儿们果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寻常的斗志与决心。

      当徐莉佳站在季军领奖牌上,仰首瞻望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满场响起的掌声是对她、对中国帆船帆板队的最大肯定与支持,这是中国在帆船项目上奋斗2 8年后,第一次实现了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

      当殷剑夺冠的消息缭绕整个奥帆基地时,人们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赛场上,新科冠军跳入海中,以特别的方式庆贺她的成功;观众席早已哗然一片,闪光灯此起彼伏,人们迫不及待留下那个难忘的瞬间,这不单单是为了纪念一块金牌的诞生,它预示的是一个新时代的莅临——中国,终于打破了欧美水上军团垄断帆船帆板项目金牌的先例。

      当然,在荣誉面前,我们除了欣喜之外,更需要在事后以特别平和的心态去整理过往的成功经验,为日后创造更佳成绩做好十万分的准备工作,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这同样受用于帆船帆板队,首先我们需要认清的是自己具备的优势。无论是徐莉佳还是殷剑,她们能够在奥运会中取得奖牌,并不是意外之举,她们都具有基本功扎实、技术好的先决条件,这些源于中国帆协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的各类专业比赛,虽然很多项目并没有入选奥帆赛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这些不同类别的赛事,对培养选手们的基本功大有好处。

      在发掘自身优势的同时,如何克服缺点也是当务之急。当前,中国帆船帆板运动虽然有大兴的趋势,但是在渊源和普及程度上还远不能与欧美国家相提并论,这就导致选手们普遍欠缺面对不同赛场时的应变能力。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因而帆协在组织队员集训时,有意增加了国外集训的环节,甚至还联系到了国外的专业团队,通过友谊赛的形式强化选手们的临场经验,同时帮助选手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不同的赛场环境。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递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其中不乏中国水上健儿们的一份功劳,然而我们明白这只是迈出了万里征途的第一步,所有人都在憧憬,任重而道远的中国帆船帆板队在不久的未来收获更大的惊喜。

    李全海

    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副主席
    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顾问
    深港帆船公开赛策划者
    中国杯帆船赛发起人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